一、温度仪表选型要点
1. 精度与量程匹配原则
精度等级选择:工业现场仪表需根据工艺要求确定精度等级。一般工业应用建议选用1.5级或1级精度仪表,精密测量场景应优先采用0.5级或0.25级精度产品。
量程设计规范:正常测量值应控制在仪表量程上限的1/2左右,**测量值不得超过量程上限的90%。压力式温度计需将测量值保持在量程上限的1/2~3/4区间,确保测量稳定性。
2. 仪表类型适配策略
双金属温度计:适用于-80℃~+500℃中低温测量场景,具有抗震性能好、无汞害等优势。推荐选用表壳直径φ100mm标准型号,在照明不足或远距离观测场景可升级至φ150mm大尺寸表盘。
热电偶与热电阻:热电偶适用范围覆盖-50℃~+1600℃,适合一般工业测量;热电阻在500℃以下中低温段具有更高精度,但需避免振动环境。特殊工况下,钨铼热电偶可承受870℃以上高温,铠装结构可提升耐磨性能。
压力式温度计:专为-80℃以下低温、强振动或远程显示场景设计,采用密闭系统实现温度-压力转换,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。
3. 防护与防爆要求
防护等级:仪表防护等级需达到IP65标准,确保防尘防喷水性能。
防爆认***:易燃易爆区域必须选用隔爆型仪表,并配置防爆接线盒、防爆穿线管等配套设备。
二、安装施工规范
1. 安装位置选择标准
流体动力学要求:安装点应避开阀门、焊缝等流体扰动区域,优先选择介质流向稳定且温度梯度均匀的位置。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,需逆着介质流向进行固定。
多仪表协同布置:同一管道上若需同时安装压力和温度仪表,压力测点应位于温度测点上游侧,避免介质流动干扰。
2. 机械安装技术规范
插入深度控制:保护管浸入深度必须超过感温元件长度,常规工况下浸入长度≥100mm,0-50℃量程仪表需≥150mm。
管径适配方案:在DN≤50管道安装双金属温度计时,必须加装扩大管;热电阻、热电偶在DN≤70管道安装时,同样需要配置扩大管。
防振与防弯措施:在剧烈振动或高温(>700℃)环境下,需对测温元件进行防弯曲加固;水平安装且插入深度>1m时,应增设机械支撑结构。
3. 电气连接规范
补偿导线选型:根据环境温度选择补偿导线等级(-20℃~+100℃用普通级,-40℃~+250℃用耐热级),强电磁干扰区域需采用屏蔽型导线。
接线工艺要求:电阻体连接必须采用三线制接法,线芯电阻值需通过电桥**测量并匹配。接线盒应选用防溅式或防水式结构,露天安装时需配置金属挠性管保护。
信号传输优化:补偿导线截面积应根据敷设长度和电阻值计算确定,确保总电阻满足二次仪表输入要求。
4. 特殊工况处理方案
高压系统防护:在高压管道安装时,需采用法兰连接方式,并确保保护套管材质不低于管道材质标准。
腐蚀性介质处理:对于强腐蚀性介质,应选用耐腐蚀保护套管或增设隔离装置,定期检查套管完整性。
高温区域防护:在高温区域安装时,需对仪表连接部位进行隔热处理,避免热量传导影响测量精度。
三、运维管理建议
定期校验制度:建议每6个月对仪表进行精度校验,重点检查保护管变形、接线松动等问题。
备件管理策略:关键测点应储备同型号备件,不同厂家产品不得混用,确保系统兼容性。
人员培训体系:建立仪表安装、调试、维护专项培训课程,提升操作人员专业技能。
通过科学选型与规范安装,可显著提升温度测量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,为工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温度数据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