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仪集团 上海仪表集团供销有限公司,成立于1986年 专注自动化仪表、阀门、测量仪器、压力表、压力变送器、差压变送器、双金属温度计、热电偶、热电阻、流量计、液位计
专注工业自动化仪表、阀门、测量仪器

诚信 责任 创新 共赢 - 诚信合作 共赢未来

全国服务热线:400-021-6299
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技术资讯
联系我们

上仪集团官网-上海仪表(集团)公司 自动化仪表 阀门 仪器

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3699号
电话:021-50891000

服务热线400-021-6299

上仪单晶硅压力变送器:压阻效应如何转化为电信号?

发布时间:2025-11-17 10:50人气:

   上仪单晶硅压力变送器通过单晶硅材料的压阻效应,将压力信号转化为标准电信号(如4-20mA电流或1-5V电压)。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单晶硅晶格结构在压力作用下的微变形,以及由此引发的电阻率变化。以下从技术原理、信号转换路径、与传统技术的对比三个维度展开分析。

  一、压阻效应如何触发电阻变化?

  单晶硅作为半导体材料,其晶格结构具有高度规则性。当压力作用于单晶硅膜片时,晶格发生弹性形变,导致载流子(电子或空穴)的迁移率改变,进而引发电阻率变化。这种变化与压力呈严格的线性关系,即压力越大,电阻变化越显著。

  关键特性:

  高灵敏度:单晶硅的压阻系数远高于金属材料,压力-电阻转换的线性度可达±0.1%FS(满量程)。

  温度稳定性:通过纳米级单晶硅材料与高纯度双梁悬浮设计,温度漂移较传统扩散硅降低50%,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-40℃至120℃。

  抗干扰能力:集成温度补偿电路与双过载保护膜结构,可抵御电磁干扰与过压冲击。

单法兰压力变送器.jpg

  二、电阻变化如何转化为电信号?

  上仪变送器采用惠斯通电桥电路实现电阻到电压的转换。具体路径如下:

  电桥构建:在单晶硅膜片上扩散一组等值电阻(通常为四个),构成惠斯通电桥。

  压力输入:当压力作用于膜片时,电阻值发生不对称变化(如R1、R3增大,R2、R4减小),破坏电桥平衡。

  电压输出:电桥输出端产生与压力成正比的微弱电压信号(毫伏级)。

  信号调理:通过适配单元与放大器将电压信号放大至工业标准范围(如0-10V),并经A/D转换后输出4-20mA电流信号。

  技术优势:

  全焊接传感器模块:消除传统变送器的机械连接间隙,提升长期稳定性。

  HART协议支持:内置数字通信功能,可通过HART375等设备实现远程参数设定与自诊断。

  防护等级:达到IP66/IP67标准,适应防爆、卫生型等复杂工业环境。

  三、单晶硅与扩散硅技术有何差异?

  单晶硅压力变送器与扩散硅变送器均基于压阻效应,但材料与工艺差异导致性能分化:

  对比维度单晶硅压力变送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

  材料结构单晶硅晶圆,晶格连续无缺陷多晶硅或扩散掺杂硅,晶界存在散射效应

  线性度±0.1%FS(高30%)±0.3%FS

  温度漂移≤0.005%FS/℃(低50%)≤0.01%FS/℃

  量程比**200:1通常10:1至50:1

  应用场景航空航天、高精度工业控制通用工业过程控制、汽车电子

  核心差异:

  单晶硅的晶格完整性使其压阻效应更显著,且通过MEMS(微机电系统)技术实现纳米级加工精度,而扩散硅依赖硅的弹性形变,晶界散射效应会降低灵敏度。此外,单晶硅变送器支持更宽的量程比与更低的温漂,适合对精度要求严苛的场景。

  四、信号转换中的关键技术挑战

  非线性补偿:单晶硅压阻效应虽线性度高,但仍需通过数字算法修正微小非线性误差。

  温度交叉敏感:温度变化会同时影响电阻率与膜片弹性模量,需通过双传感器补偿或软件算法消除。

  长期稳定性:单晶硅膜片在长期高压作用下可能发生蠕变,需通过材料优化(如高纯度双梁设计)与应力释放结构缓解。

  结语

  上仪单晶硅压力变送器通过压阻效应-电桥转换-信号调理的三步法,实现了压力到电信号的高精度、高稳定性转换。其核心优势在于单晶硅材料的物理特性与MEMS工艺的深度融合,使得设备在量程比、线性度、温度稳定性等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技术。随着工业自动化对测量精度要求的提升,单晶硅压力变送器已成为航空航天、石油化工、医疗设备等***域的**方案。


推荐资讯

400-021-6299